如何讓世界愛上中國造?中國製造業面臨“三個轉變”

2020-03-09 00:00 王惠綿


  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加速推進,中國製造也面臨著轉型的機遇和挑戰。在2019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,眾多業內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見解。


 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黃克興認為,中國邁向製造強國需有“三個轉變”: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,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,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。“所謂製造強國,關鍵要有創造性和核心競爭力。”


  對於核心技術、對於中國製造,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是有執念的,她透露,就在前兩天,格力又有4大項核心技術正在做技術鑒定,再次引領國際。“格力是家電行業唯一不做房地產的,為什麽?如果我們為賺快錢而放棄創新能力的培育,這對中國製造來是重大的打擊。”


  “我們的夢想,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。”董明珠說,“今天我們不只出口產品,還出口技術,用我們創造的技術,給其他企業帶來產品技術升級,這就是我希望的中國製造。”


  創新、專註、舍得、挑戰,是董明珠心目中競爭力的源泉,也是“讓世界愛上中國造”的源泉。


 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同樣認為,我國一定要走向高水平製造、掌握核心技術。


  據了解,高德每年用於科研的經費,約為產值的24%。2010年上市以後,投入幾十億元資金,用於開發裝備在高科技武器上的紅外芯片,“現在不僅完全實現國產化,而且技術水平已經跟西方最高水平基本同步了。”談到紅外芯片,黃立格外自豪。


  如今,5G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襲,如何推動中國製造變革,製造業又面臨哪些瓶頸和挑戰?


  在黃克興看來,邁向製造強國,在創造性和質量上還存在很多不足。“這背後需要企業和企業家的堅守和創新,是否經得起時間打磨,是否能耐得住寂寞,是否能經得起失敗,這是工匠精神的傳承和企業的經營理念。”


 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則認為,中國製造業的瓶頸在於政策、人工和技術。


  “製造業在產學研之間有一層墻沒有被推倒”,她建議,政策應該往製造業的尾端(產業)傾斜。


  此外,人工成本以及招工難,對於製造業是個非常大的困擾。數據顯示,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到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1/4,相當於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的總和,隨之而來的是,人工成本一躍成為亞洲最高。


  第三,是技術問題。夏華透露,近幾年,依文一直在探究產業整合的技術模型。“不僅僅是SaaS系統,也在做5G+工業互聯網,5G帶來的場景化在服裝領域中應用非常多,VR可以解決設計問題,也可以解決試衣問題。未來,如何在產業裏落地應用,才是接下來擺在中國製造面前的一個重大的課題。” (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)


(責任編輯:王惠綿)